思考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人遇到點小事兒就過分猜測解讀,甚至胡思亂想,不僅讓自己身心俱疲,也讓身邊的人變得“句句驚心”。這種胡思亂想危害很大。
1.胡思亂想是煩惱的源泉。有些人遇事不是認真思考解決辦法,而是東想西想,進而否定、恐嚇自己,于是自己成了自己的“敵人”。
2.胡思亂想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人焦慮、緊張,進而導致失眠。睡眠不足會加速人的衰老,甚至提高早亡風險,美國抗癌協(xié)會的調查顯示,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80%都是短壽者。其次,失落、焦躁、恐懼等情緒,會對軀體造成器質性傷害。
專家介紹,心、身是相互影響的,臨床上有許多疾病是由心理社會事件誘發(fā)的。胃是最能表現(xiàn)情緒的器官之一,因而有些人常常被“氣得胃疼”,還有的人在過分憂慮時感覺“胃縮成了一團”。
愛瞎想的人往往內心糾結、矛盾,伴隨胃的過度活動,進而引起胃潰瘍。從中醫(yī)角度看,憂思郁慮,憤懣惱怒的情志刺激,均可使肝失條達,氣機不暢,以致肝氣郁結,出現(xiàn)思維緩慢、情緒抑郁、心情煩躁、心神不寧或失眠等精神癥狀。
愛胡思亂想的人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老人退休后很空虛,交際圈變小,容易出現(xiàn)“人走茶涼”的落寞感,懷疑別人不尊重自己,連孩子都瞧不起自己。上了歲數(shù)的人,不要將精力完全集中在家庭和孩子上,老人要找到家庭以外的生活,可以培養(yǎng)點愛好,如旅游、釣魚、當志愿者等。兒女也要理解老人的感受,多交流。中青年群體面對繁雜的工作事務和瑣碎的人際關系,常擔憂還沒發(fā)生的事情。但要知道,這些憂慮還沒發(fā)生。如果經常瞎琢磨,不妨找父母、同學、好友聊聊。
及時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有益身心健康,遇事要冷靜解決而不是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