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jié)將至,北京國美家園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超超和他的同學一起,將要在學校組織的文藝匯演中進行表演,演奏他拿手的電鼓。
“我喜歡打鼓,也喜歡這里。”超超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若不仔細觀察,你很難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是一個自閉癥患者。“超超”3歲被確診患有自閉癥,他的父母在四處求醫(yī)問藥之余,也希望孩子在學齡期能夠和其他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就在超超父母帶著超超奔波輾轉,頻頻遭到學校婉拒時,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的國美家園小學對他們敞開了校門,接納了這個特別的孩子。
入學后,超超在老師默默而又精心的呵護下逐漸成長,同學們也開始習慣這個行事略帶古怪的同伴:他的書本文具掉在地上,馬上就有身邊的同學搶著幫他撿起來;考試時,老師會把他安排在身邊,一題一題地指導他答題……這些來自學校集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溫暖著超超的心田,也讓他的同齡小伙伴們更加深切地理解什么是寬容和接納。
“超超”的父母從未“奢望”過自己的孩子會有什么過人之處。直到有一天,超超的音樂老師陳海波找到他們,說超超在電鼓演奏上有些天賦,他們才發(fā)現(xiàn)眼前這個與外界交流都略顯困難的孩子一旦坐在電鼓前,竟顯得那么的神采飛揚,在飛舞的鼓點和激揚的樂聲中,雙眸平添幾縷靈動的光芒。
國美家園小學根據(jù)超超的特性,專門為其設計了適合他的教育方案:上午學習文化課,下午學習電鼓,更嘗試著讓超超跟隨學校的演出團隊表演。“他們班的同學都沒有想到他能夠登臺演出,學校卻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信心”,超超父親感嘆道。
“適合教育是一種雙向選擇、不斷磨合的過程,應該鼓勵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進行個性化的發(fā)展。”國美家園小學的李校長對此頗有心得,“只要是我們的學生,我們都會付出百分百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