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6歲半的小男孩,本是該上學的年齡,卻去不了學校,每天陪伴他的是大皮球和一堆廢紙,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別人走不進去,他也出不來。由于患有孤獨癥,后來又有大腦疾病,整個家庭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
他誰也不理,只是不停地喊叫,不停地撕紙,不停地摔東西
小寶總是喜歡獨自在家玩平衡球。
昨天,市民毛女士求助說,外孫子小寶6歲半了,不僅患有孤獨癥,還患有腦病,智商不足1歲。“希望有好心人能幫幫我們家孩子。”毛女士說。
昨天下午,我來到了小寶家。剛到樓下,就聽到有孩子在哇哇大聲喊叫,到了小寶家,才發(fā)現(xiàn)是小寶在陽臺上大聲喊叫。“啊,嗚嗚嗚!”小寶一邊嘴里不停地叫著,一邊用手敲打陽臺上的玻璃。小寶的姥爺坐在陽臺旁邊看著他,“孩子一直就這樣,不是叫就是用手扒拉東西,一分鐘也離不開人”。
環(huán)顧四周,我發(fā)現(xiàn)家里的柜子上,除了電視機以外,再沒有擺放其他物品。陽臺上的玻璃裂了好幾條縫,用透明膠帶纏了又纏。
小寶就坐在陽臺的地上,時而站起來喊幾聲,時而坐在地上撕紙屑,他的旁邊堆滿了撕得粉碎的紙屑,我喊了幾聲他的名字,他全然不理。小寶的姥姥毛女士告訴我,小寶看到什么摔什么,什么東西都不能擺在柜子上,家里的盤子也被小寶摔得沒剩下幾個了。
我把小寶拉到身旁問:“小寶,你今年幾歲了?”他并不理睬我,只是看了我一眼,又繼續(xù)撕紙,在我詢問了幾次后,他終于開口說話了:“幾歲了。”我發(fā)現(xiàn)他只會重復我說過話中的幾個字。
這時,小寶姥姥將他的玩具藍色大皮球拿過來,小寶看到皮球后,直接趴在上面玩耍起來,更不理人了。
爸爸棄他而去,媽媽下崗,還得了抑郁癥
“小寶一歲多時,我就發(fā)現(xiàn)他跟其他孩子不一樣。”毛女士說,小寶從小就不跟任何人說話,2歲半時,在家里看電視,突然沒了氣息,經(jīng)過緊急搶救后撿回了一條命,但被確診為腦缺氧引起的腦損傷,大腦皮層死亡,另外還患有孤獨癥。
“我們帶著小寶去了好多家醫(yī)院,還去了北京。”毛女士說著說著,放聲大哭起來。“自從孩子的病確診后,這幾年來我們就一直帶孩子看病,一直不見好,我那可憐的女兒又離了婚,下了崗,還得了抑郁癥?,F(xiàn)在孩子連自己上廁所都不會,我們只好定時讓他去廁所。”原來,在小寶2歲半確診病情后,小寶的爸爸就離開了這個家,離開了小寶。
現(xiàn)在全家就靠小寶姥姥、姥爺?shù)耐诵萁疬^日子,光是小寶每個月的醫(yī)藥費也要好幾千元,他們已經(jīng)撐了4年多了。
媽媽想給他做大腦干細胞移植手術(shù),但拿不出6萬元費用
生活的困難,毛女士一直樂觀地面對,讓她欣慰的是,今年3月小寶有機會去了一家康復中心。“醫(yī)生一直建議讓他做康復治療,今年去了3個月,小寶回來后竟然能跟人對臉說話了,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欠了17萬元,實在借不來錢了。”毛女士說。
昨天我回到單位時,小寶媽媽打來電話說,她了解到北京有家醫(yī)院可以做一個大腦干細胞的移植手術(shù),但最少需要6萬元,這個家庭實在負擔不起了。
“我想讓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哪怕學習不好也可以,起碼他有自己的生活了。”小寶媽媽說。
什么是孤獨癥?
孤獨癥是發(fā)生在嬰兒時期的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又稱嬰兒孤獨癥。過去曾經(jīng)認為,其病因可能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guān),但現(xiàn)在的研究認為,孤獨癥并不是缺乏溫暖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所造成的,而是遺傳基因、腦部疾病或創(chuàng)傷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其癥狀為:在乳兒期就極為孤獨,不愿與人接觸,患者成長過程中少言寡語,言語交往能力差,固執(zhí)任性,墨守成規(guī),反對做任何改變。對玩具等某些物體,過分依戀。另外情緒不穩(wěn),對刺激反應(yīng)過度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