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14歲的渥渥又把自己的胳膊咬傷了。母親姜女士說,孩子從3歲開始就經(jīng)常用頭撞墻撞地板,自殘和傷人的傾向越來越嚴(yán)重。而這11年來,他們幾乎是任憑孩子啃咬。“外界有偏見,以為孩子是我們慣壞的,其實(shí)不是這樣……”渥渥其實(shí)是一名重度孤獨(dú)癥患者。
孩子3歲開始自殘中找刺激
自閉癥咬人
昨天上午,記者第一次看到14歲的渥渥,他正在大連市中山路上跟周勇等志愿者一起發(fā)放宣傳“釘子換大樓”的愛心車貼,寒風(fēng)夾雜雪花掃在他的臉上,但他始終都帶著笑容,不時地說聲謝謝,活潑得和正常孩子沒有多大差別。然而,母親姜女士告訴記者,他是一位典型的重度孤獨(dú)癥患者,3歲時就在北京被確診了。
姜女士回憶,渥渥3歲時,突然有一天毫無征兆地把小腦袋撞向地板,撞得咯噔咯噔地響。但這只是孩子自殘的開始,“他把小胳膊往嘴里放,然后一口一口咬下去,咬出血了、咬破皮了還不算完,還要在破皮的地方繼續(xù)咬……幾乎天天都在自殘。”
兩天前,渥渥又把兩個胳膊咬傷了,母親給他涂藥后又纏上了繃帶,而當(dāng)母親把繃帶解開給記者看時,他的臉上甚至還帶著燦爛的笑容,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掀起的紗布上還帶著血,渥渥的胳膊、手背以及虎口處都滿是牙印……姜女士說:“他不嫌疼,就算是正在咬自己時也不哭,他能把胳膊上咬起雞蛋那么大的包。”
孩子為什么要自殘?姜女士無法回答,因?yàn)榈侥壳盀橹故澜缟弦矝]有查清孤獨(dú)癥的病因,“根據(jù)這么多年的觀察,他每次啃咬自己,都異常地興奮,像是在發(fā)泄一種情緒,又像是在尋找刺激。”姜女士說。
父母11年來傷痕累累
咬自己,有時候還不滿足,渥渥還會啃咬身邊的人,最疼愛他的父母成了他的目標(biāo)。有一天,姜女士正抱著孩子,孩子突然就咬了她的胸口,咬住就不放,放開又跟著咬了一口……而這樣的情況,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xí)慣了。
自閉癥</a>兒童" src="http://img.jianke.com/article/201510/20151027192804739.jpg" />
渥渥的父親鄭石峰擼起袖子給記者看,說自己的胳膊前幾天也被孩子咬了,牙印里現(xiàn)在還滲著血痕。他的雙手幾乎和渥渥的雙手一樣,早已是斑斑點(diǎn)點(diǎn),每一個小點(diǎn)都是被孩子咬傷后留下的傷痕。這個40多歲的男人說,現(xiàn)在孩子咬母親的時候少了,因?yàn)槊慨?dāng)孩子暴躁想要發(fā)泄情緒時,他都會沖上去頂替。
到底什么會誘發(fā)渥渥的咬人沖動?鄭石峰說家里幾乎任何情況都會成為孩子自殘和傷人的導(dǎo)火索。“有一次,他的姥爺咳嗽了兩聲,就是很輕的兩聲,他就撲了上去……
11年了,他們倆任憑孩子啃咬,而且每次都得表現(xiàn)得若無其事——因?yàn)橐坏┓纯梗麜У酶鼉?,他們也?dān)心一旦用勁反抗,會把孩子的牙給拽掉……
外人無法理解孩子的怪異
很多人都不理解渥渥的這種自殘和傷人傾向,甚至有人說這是父母慣的。多少年了,鄭石峰和妻子背負(fù)著這樣的壓力,同時為了幫助孩子糾正攻擊性行為,鄭石峰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法子,但到頭來還是得在孩子面前屈服低頭。“有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有聾子一樣的耳朵,鋼鐵般的精神耐力,在家對孩子是這樣,在外面也是。”鄭石峰說。鄭石峰給記者講了一段遭遇,“有一次我?guī)е⒆尤ド痰昕聪匆聶C(jī),一個服務(wù)員態(tài)度不太好,渥渥受到了刺激,情緒暴躁起來。我趕緊把孩子帶走,夾著他一路小跑回家。一路上他沒命地掙扎哭喊,多少路人投來奇異的目光,等回到家,我也忍不住痛哭發(fā)泄……”
姜女士全力在家看孩子,而鄭石峰最近也失業(yè)在家,但經(jīng)濟(jì)困難壓不倒他們,精神壓力卻真是太大了。“每天晚上,只有當(dāng)孩子睡覺之后,時間才是自己的,11年來如果沒有鋼鐵般的精神耐力,我們早就崩潰了。”
外人的不解是他們最難過的事情。“自殘和傷害別人都是孤獨(dú)癥的表現(xiàn),這是我們家長無法控制得了的。真的希望社會大眾對孤獨(dú)癥多一些了解,這樣我們走出去也會覺得輕松些。”姜女士說。日子再苦再累,鄭石峰和妻子都不能崩潰,他們也一直在嘗試著自救。渥渥從8歲開始就在甘井子區(qū)特教中心接受特教訓(xùn)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