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的孩子本來就孤獨,可在我們幸福之家有60多名正常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玩游戲、唱歌、跳舞,"小雨人"們也變得開朗了。”在市北區(qū)恩縣路24號,全國首家自閉癥兒童融合幼兒園幸福之家融合教育中心,僅僅五個班卻吸引了來自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20多個省市的自閉癥孩子。“家里有個自閉癥孩子,簡直要拖垮六口人,我們是帶著孩子全國跑,想盡各種辦法治療,但是這樣和正常孩子一對一比例融合的幼兒園,還真的是頭一家。”一名從南京趕來的男家長說,這些從全國各地舉家遷徙、奔赴青島的“小雨人”,為的就是能夠接受60個普通青島娃的“同伴治療”。
“這個孩子就是從杭州過來的,我們配了一個專門的老師陪著她。”在幸福之家融合教育中心園長劉樹芹的帶領下,記者在小班教室里,見到了小女孩豆豆,老師反復引導著豆豆打招呼,但豆豆始終吐不出一個字,眼神也始終游離著不去看老師。劉樹芹告訴記者,在融合教育中心一共有110個孩子,其中像豆豆這樣的自閉癥孩子有50名,普通孩子60名,這種基本上一比一的比例,就是為了讓自閉癥孩子回歸正常教學環(huán)境的同時,能夠保證對他們每個人的個別化訓練。“我們這50名特殊孩子里,有25個來自外省,最小的只有兩歲。”
在幸福之家融合教育中心,基本上每個外省孩子,都是家長放棄工作舉家遷徙來青島治療的,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和正常的孩子有更多的接觸機會。正在記者采訪期間,見到了剛剛坐火車從河北秦皇島趕到青島的一位媽媽,她一下火車第一件事就是趕到這里,看一眼上課情況,“普通幼兒園也可以把孩子送去,但老師根本不會專門的照顧,其實就是把孩子給耽誤了,康復中心又太封閉,接觸不到正常孩子。”在走廊里,這位媽媽說出了自己不遠千里來青島的理由。
60個青島娃當治療師
“香蕉是黃色的,要把黃色的扣子推到上面,看像我這樣,慢慢來。”在中班教室里,老師許慧和其他兩名老師,正帶著班上12個孩子圍坐在桌子前,玩著邏輯狗的游戲,看見坐在一旁的自閉癥兒童帥帥有些猶豫,不知道應該挪動哪個扣子時,坐在旁邊的只有4歲的青島娃莉莉自然地幫他擺弄玩具。在每一個班級教室里,記者看見如果有自閉癥兒童沒有注意聽老師講話,動作不規(guī)范,總會有一名小姐姐、小哥哥拉著手,不急不忙地帶著他回到位置。
“這些孩子之間完全是自由組合,孩子之間沒有偏見。”在幸福之家融合教育中心,每一個3歲到5歲的普通孩子,都有一項神奇而光榮的任務,那就是擔負自閉癥小伙伴的“同伴”和“治療師”。
劉樹芹告訴記者,剛開始開辦融合教育中心時,根本就沒有家長愿意把普通孩子送來,后來中心就以免學費的方式招收周邊的外來娃,讓家長們覺得驚喜的是,送去的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懂得了關心照顧他人。“在小班的時候,普通孩子和自閉癥孩子是分開的,到了中班后才融合在一起,讓孩子們互相照顧。”據(jù)了解,現(xiàn)在對于普通孩子,幼兒園已開始收費,但收費的標準很低。
“同伴治療”效果不一般
劉樹芹說,孩子之間的交流很“神奇”,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之間會模仿,有些剛來的自閉癥兒童一開始上課,根本坐不住,又摔凳子、又撕書的,可是他們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老老實實地坐在小板凳上,自己一個人又哭又鬧,也會覺得不對勁,開始慢慢地學習其他正常的小朋友的行為動作。“孩子有他們的世界,更愿意和同齡人交流,他們之間一起跳舞、玩游戲,自閉癥兒童會變得開朗,而正常的孩子也會學著照顧人、寬容、有耐心。”
劉樹芹說,經(jīng)過治療后,一些掌握了正常交流技能的自閉癥孩子,都可以正常升入小學,之前已經(jīng)有多批“小雨人”從這里順利畢業(yè)。
對自閉癥者以“雨人”來稱呼,源自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雨人》。影片主人公雷曼咬字不清,總是把自己叫成“瑞曼”,在英文里就寫成“RAINMAN”,從字面上直譯,就成了“雨人”。“雨人”指的是患有“自閉癥”的一類人?,F(xiàn)在“小雨人”是用來稱呼患有自閉癥即孤獨癥的孩子,又稱“星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