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兒童孤獨癥發(fā)病率上升為1/110沈城每天就診的有孤獨癥傾向患兒達4~5名
從萬分之一上升到千分之一又到一百一十分之一,這個數據的提升讓我們的心情很沉重。
這是全球孤獨癥兒童發(fā)病率的數據。
孤獨癥作為一種慢性長期精神性疾病,其經過長期干預治療,存在回歸主流社會的可能性,這就要求家長們及早發(fā)現和治療,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愛心和幫助。
“世界自閉癥日”前夕,讓我們一起走近這群“孤獨的星星”,了解他們的生活,讓更多的人去關愛他們。
記者目擊 他們只沉浸在自己孤獨的世界里
3月22日,記者來到沈陽市殘疾人服務中心教育康復基地,老師正在給孤獨癥孩子們上課。隨著音樂的響起,老師親切地喊著:“寶貝們圍成圈,一起走圈。”
記者看到的卻是孩子們的“充耳不聞”,家長們帶領著孩子一圈一圈地隨著音樂走動,可是孩子們卻絲毫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仿佛根本沒有聽到音樂和老師的口令,自顧自地看向別處或者自言自語。
在感覺運動訓練課上,老師在給4名孤獨癥孩子上課,家長們在旁邊陪同。突然間,一個小男孩開始哭喊、拍打桌子和墻壁,他的媽媽在旁邊不停地安慰,可是孩子還在不停地哭喊。
在音樂律動課上,老師彈著吉他面對著一個女孩,小女孩似乎對吉他和音樂很感興趣,總是想要“奪過”老師手中的吉他。每當彈幾個旋律,老師都會笑著說:“乖,叫阿姨”、“叫媽媽”、“說姐姐”。
令人憂慮 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
沈陽市殘疾人服務中心教育康復科科長張驕楊介紹,2005年沈陽市殘疾人服務中心成立了孤獨癥康復中心,截至目前共對58名孤獨癥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現有正在訓練的孤獨癥患兒18人。
沈陽市兒童醫(yī)院心理科主任劉淑華介紹,孤獨癥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現在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球兒童孤獨癥發(fā)病率高達一百一十分之一。而現在,每天前來就診有孤獨癥傾向的患兒有4~5個。
劉淑華說,孤獨癥是長期慢性的精神疾病,25%到30%的孩子經過干預治療之后,會回歸到主流社會,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精神和性格方面還是有一定的缺陷。
堅定信念 家長要堅持長期干預治療
劉淑華表示:“孤獨癥是一種無法預防也無法治愈的終身疾病。它的病因至今不明,孕檢時也檢查不出來,雖然遺傳因素在發(fā)病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怎么遺傳的并不清楚。臨床上會有同胞兄弟姐妹同時患有孤獨癥,也會有一個是孤獨癥而另一個是健康的孩子。所以,孤獨癥遺傳性至今也沒有定論。”
“康復中心的孩子們的父母有的是高級知識分子,有的是比較富裕的家庭,有的也是出自貧寒的家里。”張驕楊告訴記者:“雖然孤獨癥的病因不詳,但是有的家長在懷孕的期間心情不好,長期的壓抑、焦躁之后,生出的孩子就患上了孤獨癥,所以孕婦在懷孕期間也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和健康性。”
張驕楊提醒孤獨癥孩子的家長們,孤獨癥的治療是長期的,也是需要堅持的,雖然父母會感到傷心、急躁、丟人,但是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和堅定的信念,要看到孩子經過訓練后的進步和可愛之處。
另外,家長要試圖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和性格特點,不要強迫孩子做一些事情,反而會適得其反。
早期癥狀四種表現
眼不對視
表現1 言語障礙
表現2 從不與人眼神交流。表達能力差、條理不清晰??贪逍袨?/p>
表現3只重復一個動作。交流障礙
表現4不與人交流和溝通。干預時間3歲到6歲最好。
孤獨癥不是說一出生就會有明顯的癥狀。劉淑華表示,還在生長發(fā)育中的孩子會出現運動遲緩,到了一歲之后癥狀逐漸明顯表現出來。
孩子能確診孤獨癥的年齡在3歲左右,但是在3歲之前發(fā)現有類似癥狀要及早干預。
張驕楊介紹,3~6歲是最佳的訓練時期,因在6歲之前是孩子們大腦發(fā)育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期抓緊持續(xù)干預會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干預方法 教育和行為治療
張驕楊告訴記者,訓練是目前惟一證明有效的矯治途徑,放棄訓練矯治,孩子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差。
較常用的治療孤獨癥的方法為:
教育治療:教他們一些社會技能,如生活處理能力、與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的能力。
在運動方面,如拍球、雙腳同時跳等,促進大腦發(fā)育;在語言方面,包括發(fā)音和語言表達;在認知方面,如辨別顏色、辨別聲音、感知冷熱等;在生活自理方面,訓練他們刷牙、洗臉、穿衣等;在社會交際方面,參加集體活動、與人溝通和交流等。
行為治療:針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及時地進行改變和矯正。
本報記者王佳
新聞背景
4月2日是第五屆“世界自閉癥日”。據國內外相關數據調查統(tǒng)計,全球孤獨癥的發(fā)病率目前呈上升狀態(tài):0.1%。1%。6%。1/110,近似一百個孩子中就會有一名孤獨癥患兒。
名詞解釋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被歸類為一種由于神經系統(tǒng)失調導致的發(fā)育障礙,其病癥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
孤獨癥是一種廣泛性發(fā)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