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胡道余夫婦的兒子被診斷為自閉癥,瞬間讓這個家庭陷入困境,為了讓兒子能夠得到較好的訓練教育,之后胡道余夫妻倆將兒子送到省城一所小學的培智班上學。經(jīng)過一年的康復訓練,兒子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胡道余還有一絲擔憂,他知道在老家,還有不少患自閉癥的孩子。“農(nóng)村條件有限,有的家長放棄了……”
為了讓更多的自閉癥等特殊兒童得到應有的教育訓練,2010年6月夫妻倆決定籌辦一所公益學校。當?shù)貧埪?lián)向省殘聯(lián)爭取了10萬元項目資金,隨后,舒城縣春蕾特殊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正式成立。一些家長說,孩子在中心接受康復訓練后,進步了不少,有的甚至已經(jīng)回家上學。目前,中心還有24名兒童。
教學條件辛苦,師資流失嚴重
孫茹是中心的老師,原本在幼兒園工作的她,得知中心成立后,毅然來此工作,她也是中心第一批老師里至今唯一一位沒有離開的。“說實話,在這里工作真的很累……”孫茹說,兩年里,同事走了一茬又一茬,“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一些孩子屎尿都拉在身上,很多老師受不了都走了。
對孩子的愛讓他們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
盡管學校面臨資金短缺、師資流失的困境,但他們卻依然堅持。因為,他們的兒子就患過自閉癥,對于這些“星星的孩子”,他們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
一直免費,舉步維艱,今后該何去何從
“中心創(chuàng)辦后,我們一直不收任何費用,直到今年5月實在維持不下去了。我們征得部分家長同意后,向條件稍好的家庭每月收取300元費用,貧困家庭仍然免費。”胡道余說,為了維持中心日常開銷,他這兩年共借了20多萬元債務(wù)。“有時候真是不想干了,但想到這些可憐孩子,他們以后又該怎么辦呢?”這樣的免費的康復機構(gòu)能堅持多久?康復效果又如何得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