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在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采訪了一位自閉癥孩子的家長。也許大家對自閉癥不還是比較陌生,不過從字面上就不難理解,他們應該就是一群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會和別人溝通的孩子。其實,自閉癥要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和復雜的多。
他說:“從兒子確診到現在,我也算是有經驗的家長了,整整四年多了。四年來,心路歷程是質疑,不甘,低沉,拼命,再打擊,再慢慢淡定。。這一種走來,各種滋味都有,從開始象打了雞血一樣,全天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如何干預,如何帶他找小朋友玩,到現在慢慢認清現實。”
小朱(化名),就是那個自閉癥孩子。六歲半上了一年級,沒有陪讀,其實非常需要陪讀,但他們的那個小城市,老師從來沒有聽過“陪讀”兩字,陪讀之路根本走不了。開學就要三年級了,糾心的三年級,費力的三年級。。自閉癥幾乎有80%的智力是受損的,就算幸運地在那20%內,也是處于智商的下沿。他說:“雖然沒有帶兒子去測過智商,但憑爸爸的感覺,他是受損了的。“
“最近一段時間很灰心,因為,自閉癥這個病,實在是難治了。。不要說核心問題幾乎難以逾越,就是最普遍的一些問題,也是很難克服,比如:上課的注意力問題,上課的抄寫能力,上課時老師快速的語句理解能力,對于語文越來越長的課文內涵的領悟能力,數學越來越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各種缺乏都是那么地難以提升。。”也許是現實把脾氣磨得差不多了,孩子的爸爸再說這句話時竟然出奇的平靜。
通過走訪家長,我了解到一些已經被自閉癥孩子家長一致認同的一個情況。
自閉癥有恢復得好的嗎?好象真的很少。。孩子恢復好的,要有幾大條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智商要高,其實是環(huán)境要好,再次,父母會干預,最后,很俗氣地要爹有能力。自閉兒家庭,太需要經濟實力了,包括以后孩子所走的每一步,好象也需要父母超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超廣的人脈關系,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支撐著。(出來帶孩子的訓練的,基本上都是家里只有一個人在工作,所以經濟來源本來就少。孩子一個月訓練的費用一般都得3000多,更別說出門在外吃飯,租房,這些都是錢),可是世上哪有那么多有錢人。自閉癥孩子的未來到底在哪?他們說:“像我們這種平民階層,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當我們百年之后,希望政府能夠出臺相關政策,給這些特殊兒童養(yǎng)老。”
據記者了解,其實自閉癥目前已經被劃歸為殘疾人。今年,中殘聯和地方殘聯也都出臺有針對自閉癥孩子訓練的補貼政策,這就緩解了一部分家庭經濟壓力。這對于這些家庭來說就是幫助,對于社會來說就是進步。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將來的政策會越來越完善,自閉癥兒童的未來會越來越明朗,明天一定不是夢。
我問他:“孩子將來怎么辦?”他說:“他上學肯定會越來越難,我不想讓他在上學了。如果有可能,我會留給他足夠的錢,讓他做個“快樂的自閉癥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