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檢測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診斷、分類及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2.8%,估計約1.85億人感染HCV,每年因HCV感染導致的死亡病例約35萬例。由于HCV感染具有隱匿性,多數(shù)感染者并不知道感染HCV。
HCV屬于黃病毒科肝炎病毒屬,其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基因組含有一個開放閱讀框(ORF),編碼10余種結構和非結構(NS)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NS3/4A、NS5A和NS5B是目前直接抗病毒(DAA)的主要靶位。HCV基因易變異,目前可至少分為6個基因型及多個亞型,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寫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亞型(如1a、2b、3c等)。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急性和慢性肝病的常見病因,通常臨床癥狀不明顯。然而,慢性丙型肝炎可導致肝硬化、終末期肝病和肝細胞癌(HCC)。丙型肝炎病毒檢測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診斷、分類及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
HCV感染檢測方法
下列檢測方法可用于診斷和管理丙型肝炎(HCV)感染:
血清學檢測:檢測血清或血漿中的丙型肝炎病毒特異性抗體(抗-HCV),報告陽性或陰性結果。
血清學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用于篩查與診斷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結果報告為抗-HCV陽性或陰性。不同的臨床應用檢測方法,如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CIA,或者酶免疫法EIA等檢測方法均可用于HCV感染者的篩查,均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敏感性??焖僭\斷測試(RDTs)可以被用來初步篩查抗-HCV。
陰性檢測不足以排除慢性HCV感染。一些血液透析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現(xiàn)抗-HCV假陽性結果,免疫功能缺陷或合并HIV感染者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因為抗-HCV檢測處于窗口期出現(xiàn)抗-HCV陰性。
分子檢測:檢測病毒核酸(HCVRNA),分為定性檢測或定量檢測。病毒載量的數(shù)量單位為IU/mL。
對于抗體陽性者,應進一步進行HCVRNA檢測,以確定是否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滴度越高,HCVRNA檢出的可能性越大。HCVRNA分子檢測包括:定性檢測或定量檢測。
定性試驗用于檢測是否存在HCVRNA(特異性約為98%)。定量檢測用于檢測具體的病毒載量(特異性約為98-99%),應當采用基于PCR擴增、靈敏度和精確度高并且檢測范圍廣的方法,其檢測結果采用IU/ml表示。HCVRNA定量檢測適用于HCV現(xiàn)癥感染的確認、抗病毒治療前基線病毒載量分析、以及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及治療結束后的應答評估。
上述兩種類型的檢測均可用于識別急性或慢性HCV感染。急性HCV感染暴露2周內,可在血清中檢測到HCVRNA。另一方面,可能需要大約8-12周才會出現(xiàn)抗-HCV陽性結果。然而,急性感染的病毒清除期,可出現(xiàn)HCVRNA檢測不到、抗-HCV陽性結果,即導致假陽性結果;這也可能發(fā)生于HCV感染恢復與HCV感染后的自發(fā)緩解。
HCV基因分型:在流行病學研究中作用重大,臨床上用于預測應答的可能性和治療持續(xù)時間;基因型測定幫助臨床醫(yī)生將病毒分為6主要基因型。
HCVRNA基因分型的方法有分子生物學和血清學兩大類,前者包括DNA測序法、型特異性引物擴增法、基因芯片、探針雜交等,后者是合成HCV特異性多肽來檢測其特異性的抗體從而區(qū)分基因型,但不能區(qū)分亞型。國內外在抗病毒療效考核研究中,應用Simmonds1~6型分型法最為廣泛。HCVRNA基因分型結果有助于判定治療的難易程度及制定抗病毒治療的個體化方案。
血樣收集
使用血清分離膠管或血清分離采血器收集3.5ml血液?;颊卟恍枰厥鉁蕚?。血液樣本應進行離心和冷藏或冷凍,以便于運輸和穩(wěn)定。
成年人接受HCVRNA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應使用EDTA管收集4-6ml血液。嬰兒使用兒童EDTA管收集2ml血液。收集血液后,血樣必須立即送往實驗室處理。實驗室人員于室溫下在6小時內采用離心法將血漿從全血分離。
針對HCV基因分型,使用EDTA管收集6ml患者的血液樣本。血漿必須在4小時內進行分離和冷凍;為了方便運輸與穩(wěn)定,血液必須進行離心及冷凍。
美國肝病研究協(xié)會(AASLD)建議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高危人群包括靜脈注射毒品者、接受過血液成分輸血或器官移植的個體、不明原因的氨基轉移酶水平(AST/ALT)升高個體、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親、艾滋病毒感染者、針頭刺傷或暴露于HCV陽性血液的保健和其他工作人員以及目前有HCV感染性伴侶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