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濕病、苦夏來襲 專家建議啟動“夏天模式”
摘要:近期“暑濕病”高發(fā),還有一些女白領被“苦夏”纏身。專家建議啟動“夏天模式”,從規(guī)律作息,合理飲食等方面來減少身體不適,安然度夏。
近期“暑濕病”高發(fā),許多就診病人反映頭疼、咳嗽、流鼻涕,其病情具有典型的季節(jié)特點。還有一些女白領被“苦夏”纏身——周身不適,包括四肢乏力、沒胃口、睡不著、多夢等,但到醫(yī)院檢查卻查不出毛病。
“暑濕病”有三大特點,防病莫淋雨食用木棉花
廣州醫(yī)學院荔灣醫(yī)院中醫(yī)科副主任醫(yī)師譚大剛介紹說,最近接診的感冒發(fā)燒病人,一是熱度高,39℃以上,多數(shù)是使用空調受涼所致。二是,廣州近期下雨頻繁,很多病人都有濕阻現(xiàn)象,有濕重的癥狀表現(xiàn):容易困倦、怕冷,外感寒濕的表現(xiàn)。三是,病情好得慢,反復發(fā)作。
“對付暑濕天氣,
吃藥是其次,關鍵是預防保健。”他強調,首先不要淋雨,不能在大汗淋漓的時候洗冷水澡。第二注意睡眠,一個人太勞累或情緒緊張,免疫力低下都容易染上熱傷風。第三飲食上進行調養(yǎng),多吃清淡的,可吃西瓜、綠豆湯等。
此外,廣東的夏季高溫多雨,適宜食用木棉花。木棉花具有清濕熱的療效,性味很平和。無論新鮮木棉花還是曬干后的木棉花,功效無差異。
推薦湯水:清熱祛濕木棉湯
材料:豬骨200克(脊骨、大骨、排骨均可)、新鮮木棉花6朵、薏米30克、扁豆30克(沒有無妨)、無花果7、8粒(也可用蜜棗替代)、陳皮2片(沒有無妨)、姜2、3片
做法:1、豬骨放入足夠量的清水中煮沸,去除浮沫,加入以上所有材料,煮開后轉小火,慢慢煲煮約2小時。2、調入鹽、少許雞粉即可。
苦夏愛擾體弱過勞者,啟動“夏天模式”度過苦夏
難熬的三伏天還沒到,不少人開始對夏天望而卻步了。一些女同志訴說,端午之后總覺得自己四肢乏力、沒胃口、睡不著、多夢,但到醫(yī)院檢查卻查不出毛病。其實,這是“苦夏”的表現(xiàn)。
譚大剛指出,入夏之后,由于氣溫驟然升高,空氣中的濕度也明顯大于春天。平時身體虛弱的人(特別是嬰幼兒、老年人及婦女),往往不能適應這些變化。另外,在夏暑天太勞累,太疲勞,也容易發(fā)生苦夏。“苦夏患者的低燒,很有特點,反反復復好不了,然而到了秋涼之時又恢復正常了。”他介紹說。中醫(yī)認為苦夏,一是氣虛,二是濕重,再加上暑熱,三者在體內交纏所致。到了秋涼,上述癥狀會自動緩解或消失。
“苦夏現(xiàn)象”沒有規(guī)律性,你去年苦夏,今年不一定會??嘞碾m不是什么大病,但同時影響健康、學習和工作。譚大剛建議,提早啟動“夏天模式”,做到以下幾點有助于輕松過苦夏。
1、注意休息。睡眠質量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晚上臨睡前1小時再次用溫水沖澡,或者溫水泡腳,都有助入睡。另外注意午睡,以補充夜間睡眠不足,午睡不宜坐著或服案而睡。
2、回避暑熱。不要暴曬,環(huán)境要注意通風透氣,不能悶熱。
3、室內空調溫度適中,不能徹夜吹空調。
4、
飲食宜清淡,適當祛濕。暑熱厲害的情況下,體質差、氣虛者,可以用西洋參泡水喝;濕重的情況下,如果平時身體好,只是因為疲倦或者濕熱的,可以用赤小豆、薏米煲水應用,或者赤小豆、薏米煲冬瓜湯。
(實習編輯:萬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