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
(一)治療
SID治療原則上是根治原發(fā)病及免疫替代治療和對癥治療,替代治療和對癥治療均要視免疫缺陷的類型及后果而定,因在何種因素影響下,產(chǎn)生何種特殊免疫異常并不十分明了,故只有根治原發(fā)病,才有可能徹底糾正SID。
1.一般治療 要加強宣傳與護理,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感染,合并感染時應用合適的抗生素治療,針對各種情況進行對癥治療,如WAS病人發(fā)生血小板減少性嚴重出血,可輸新鮮血小板及維生素D或甲狀旁腺素。有T細胞缺陷病人應禁種活疫苗,以防發(fā)生嚴重感染。有一定抗體反應者可考慮給予死疫苗接種,細胞免疫缺陷病人不宜接種存活的疫苗如口服灰髓炎疫苗,以免感染患兒。有些病例需長期給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已確診為T細胞缺陷患兒不宜輸新鮮血制品,以防發(fā)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R),必需輸血或新鮮血制品時,應先用射線(2000~3000rad)處理,血制品還要嚴格篩查CMV,以防血源性CMV感染。PID患兒一般不作扁桃體和淋巴結切除術,脾切除術視為禁忌,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應慎用。
肺囊蟲性肺炎(PCP)是細胞免疫缺陷病人和HIV感染重要的并發(fā)癥,當1歲內(nèi)CD4 細胞計數(shù)<1500/μl或任何年齡組CD4 細胞占總淋巴細胞<25%時,均應預防PCP感染。
2.替代治療 替代治療的原則是“缺什么,補什么”。大約80%PID患兒伴有不同程度IgG或其他抗體缺乏,因此補充IgG(IVIG)是最常見的替代治療措施。其他替代治療包括特異性免疫血清,輸白細胞,細胞因子(轉移因子,胸腺素)。某些市售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對PID的療效并不滿意,需要認真分析、利用。紅細胞內(nèi)有大量嘌呤核苷磷酸酶(PNP)和腺苷脫氨酶(ADA),因而用洗滌紅細胞可以治療PNP,ADA缺陷癥患者,輸注白細胞可用于治療中性粒細胞功能缺陷伴嚴重感染者。阿地白介素(IL-2)可用于治療SCID,但僅可能對IL-2表達異常的SCID有效。
3.免疫重建 免疫重建是采用正常細胞或基因片段植入病人體內(nèi),使之發(fā)揮其功能。以期能持久地糾正免疫缺陷狀態(tài)。免疫重建的方法有胸腺組織移植、干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療。
4.胸腺組織移植 胎兒胸腺組織移植:將16周以內(nèi)的胚胎胸腺植于腹膜下或皮下用于治療細胞免疫缺陷病,尤其是胸腺發(fā)育不全癥。胎兒胸腺移植后很快(常在數(shù)天內(nèi))出現(xiàn)胸腺重建的表現(xiàn),并持續(xù)存在。胎兒胸腺組織來之不易,使胸腺移植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5.干細胞移植 臍血干細胞移植:臍血富含造血干細胞,可作為免疫重建的干細胞重要來源。無關供體配型臍血干細胞移植后GVRH較無關供體配型骨髓(matched unrelated marrow donor,MUD)移植為輕,也是選用該方法的原因。無關供體配型移植無論是臍血或骨髓,均應進行移植前后免疫抑制治療,故使免疫功能重建延遲和增大繼發(fā)感染的機會。同胞純合子臍血于細胞移植則可不必進行免疫抑制治療,因此成功率明顯增高。外周血干細胞移植將CD34 細胞分離,在體外無菌擴增或定向培養(yǎng)后,再靜脈輸注病人。
6.骨髓移植
(1)同種異體同型合子骨髓移植:取自同胞兄弟,HLA-A和HLA-B同源,混合淋巴細胞培養(yǎng)(MLC)無反應的骨髓為供體。若病兒尚存在部分T細胞功能,MLC呈陽性反應時,于移植前后均應給予免疫抑制治療。移植成功的病列,GVRH可自行消失,也有呈慢性GVRH者??ㄊ戏文蚁x肺炎的磺胺類藥物預防要持續(xù)到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為止。應持續(xù)監(jiān)測巨細胞病毒(CMV)抗體,CMV抗體呈陽性者,可給予抗病毒治療。
(2)同種異體半合子骨髓移植:在同胞中僅有1/4機會為同型合子,非同胞同種異體中,同型合子的機會幾乎為零。為此可采用同種異體半合子骨髓供體,常為家庭成員父母或兄弟。B細胞移植的成功率較T細胞移植低,且常發(fā)生慢性GVRH。半合子骨髓移植現(xiàn)已代替胸腺上皮細胞移植和胎肝移植。
(3)無關供體配型骨髓移植(MUD):隨著一些國家和地區(qū)骨髓庫的建立,無關供體骨髓移植變?yōu)榭赡?。在近年已很盛行。MUD移植可不必移除T細胞,但在移植后均應接受免疫抑制治療。MUD移植成功率約為50%,5歲以內(nèi)接受移植者,成功率可達85%。
7.基因治療 許多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的突變基因已被克隆,其突變位置已經(jīng)確立,這給基因治療打下了基礎。將正常的目的基因片段整合到病人干細胞基因組內(nèi)(基因轉化),被目的基因轉化的細胞經(jīng)過有絲分裂,使轉化的基因片段能在病人體內(nèi)復制而持續(xù)存在,并發(fā)揮功能。理論上講,凡骨髓移植成功的疾病均是基因治療的指針。
基因治療的主要程序包括:分離外周血或骨髓中的CD34 細胞,體外在生長因子和輔助細胞存在下,使其擴增又不進行分化(即保持CD34 細胞的原始特征)。在體外,CD34 與帶有目的基因的載體病毒共培養(yǎng),使CD34 細胞被目的基因轉化,將目的基因轉化的CD34 細胞靜脈輸入患者體內(nèi)。
(二)預后
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較PID預后好,往往表現(xiàn)輕度免疫功能缺陷,且常為可逆性變異,及時去除不利因素之后,有望恢復正常免疫功能。
小兒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小兒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小兒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找醫(yī)生
更多 >小兒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中日友好醫(yī)院 朝陽區(qū) 三級甲等
-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 閔行區(qū) 三級甲等
- 青島市中心醫(yī)療集團 市北區(qū) 三級甲等
- 山西紅十字口腔醫(yī)院 杏花嶺區(qū) 二級甲等
- 石首市人民醫(yī)院 石首市 二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