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不和
①胸脅胃脘脹痛或竄痛--肝失疏泄,肝胃氣滯。
②呃逆噯氣,吞酸嘈雜──肝胃氣滯,氣郁化火,胃失和降。
③煩躁易怒--氣郁化火,肝失柔順。
④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氣郁化火之征。
⑤或巔頂疼痛,遇寒則甚,得溫痛減--寒邪內犯肝胃,陰寒之氣循經上逆。
⑥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肝胃,損傷陽氣。
⑦或嘔吐涎沫--寒邪內犯肝胃,損傷中陽,水津不化,氣機上逆。
⑧或舌淡苔白滑,脈沉弦緊--寒邪內盛之象。
【診斷要點】
(1)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或因寒邪入侵肝胃,擾亂肝胃正常功能之病理基礎。
(2)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所致以胸脅、胃脘脹痛或竄痛,呃逆、噯氣為審證要點。
(3)若因寒邪入侵肝胃所致可見形寒肢冷、巔頂疼痛、嘔吐涎沫等癥狀。
本證可分為肝氣犯胃和寒邪侵襲肝胃二種類型。肝氣犯胃者,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肝胃氣機不暢,則胃脘脅肋脹問疼痛;氣郁化火,胃失和降,則曖氣吞酸,呃逆嘔吐;肝失條達,心神不寧,則煩躁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為肝氣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襲肝胃者,陰寒之邪循肝經上行,則巔頂疼痛;寒邪犯胃,中陽不足,胃失和降,則嘔吐涎沫;陰寒之邪內盛,陽氣受損,則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弦為陰寒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的肝氣犯胃型當與脾胃濕熱證相辨別,兩者均可出現(xiàn)胃院脹痛,曖氣吞酸,呃逆嘔吐等癥。但本證有肝氣郁結、橫逆犯胃的臨床表現(xiàn),脾胃濕熱證無這一表現(xiàn)。本證的寒邪侵襲肝胃型當與寒邪犯胃證相辨別,兩者都有胃寒疼痛、嘔吐等表現(xiàn),但本證有肝寒氣郁的臨床表現(xiàn),寒邪犯胃證則無這一癥狀。
辨證注意點:抓住肝胃同病的臨床特征,并注意區(qū)分寒熱的不同。
肝胃不和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肝胃不和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肝胃不和找醫(yī)生
更多 >肝胃不和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深圳市人民醫(yī)院 深圳市 三級甲等
-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鄭州市 三級甲等
- 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鄭州市 三級甲等
- 成都第三人民醫(yī)院 成都市 三級甲等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 金牛區(qū) 三級甲等
-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青羊區(qū) 三級甲等
-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蒲江醫(yī)院 蒲江縣 二級甲等
- 重慶市第九人民醫(yī)院 北碚區(qū) 三級甲等